在国庆93周年阅兵式上,中国展示了大量高超音速导弹,引发广泛关注。然而通过观察发现,许多观众对这类武器仍存在认知误区,比如将所有的弹道导弹特别是洲际导弹都误认为是高超音速导弹,这种理解其实并不准确。 要被称为高超音速导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关键条件:首先,导弹在中段飞行时的速度必须超过5马赫;其次中国十大正规炒股平台,导弹要具备进行大幅度横向或纵向机动变轨的能力。虽然传统弹道导弹在末段飞行时速度超过5马赫,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机动能力,并不完全符合高超音速导弹的定义。同样,许多反舰导弹虽然能在末段进行S型机动规避,但飞行速度通常仅维持在2-3马赫之间,因此也不属于高超音速导弹范畴。 目前高超音速导弹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被动式水漂弹,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导弹。这类导弹先由火箭助推器将其推送到约4万米的高空,然后弹头在大气层边缘以打水漂的方式滑翔飞行。这一层次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结构相对简单的双锥体构型,属于入门级产品,中国的JL-1、YJ-21以及俄罗斯的匕首导弹就是典型代表;另一种是性能更优越的乘波体构型,这种设计需要在高超音速风洞中进行大量气动外形测试,研发难度更大,中国的DF-17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包括美国、朝鲜、伊朗、胡塞武装等都在努力掌握这一层次的技术。 第二层次是主动式高超音速导弹。与第一层次相比,这类导弹的弹头配备了主动推进系统,通常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或爆震发动机。这种主动动力系统使导弹在机动性和速度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中国的YJ-19、CJ-1000以及俄罗斯的锆石导弹都属于这一层次的代表。美国曾尝试研发X-51导弹,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目前该项目已处于搁置状态。
展开剩余43%第三层次是强制导高超音速导弹。当导弹速度超过5马赫时,与空气剧烈摩擦会在弹体周围形成等离子云团,这种现象被称为黑障效应,会严重阻碍通信信号的传输,导致导弹无法进行主动制导。俄罗斯的匕首和锆石导弹之所以多次被乌克兰拦截中国十大正规炒股平台,就是因为俄方尚未攻克黑障通信技术难题,导弹在末段不得不将速度降至2-3马赫以保持制导能力,这自然容易被拦截。而中国早在神舟飞船返回时就已实现黑障区的通信,如今能够精准命中移动舰船目标的鹰击系列高超音速导弹的批量列装,充分证明中国已经掌握了强制导高超音速导弹技术。 至于第四层次,很可能是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高超音速导弹相结合的新一代武器系统,具体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并非所有速度超过5马赫的导弹都能称为高超音速导弹,各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差距。就目前公开信息来看,美国仍停留在第一层次,俄罗斯达到了第二层次,而中国已经成功迈入第三层次。
发布于:天津市启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